查看原文
其他

「廬山聲明」背後的故事

國語君 國語社 2021-11-02

民國26年7月18日第一期廬山暑訓團畢業典禮(中央社)



民國26年(1937),我國正外求和平、內求統一之時,突然爆發盧溝橋事變(7月7日),不但我舉國民眾激憤不已,國際輿論亦異常震驚。十日之後,蔣中正於第一期廬山談話會第二次共同談話上,報告國府對盧溝橋事變所採取之方針及其個人對事變發展之判斷,並於19日公開發表 <告全國國民書>。


據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杰民國26年6月10日之日記記載,當時國府已訂定國民大會將於秋天召開,關於憲法問題,究竟是採內閣制還是總統制,尚在熱烈討論之中,為查各方態度與疏通各方看法,蔣中正決定於七八月間舉辦一場廬山談話會,屆時召集各大學校長教授並徵詢學界意見。因抗戰爆發,原定憲政議題之探討就此中斷,直至抗戰結束之後,制憲才再次提上日程。


7月7日,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,成為我國進入全面抗戰之導火索。受此事變影響,原定7月15日至23日舉行之第一期談話會會期由九天縮短為五天。參加者除黨政人士外,有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、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、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、北京大學教授胡適、傅斯年、中國國家社會黨領袖張君勱、中國青年黨領袖曾琦、李璜、左舜生等學者、名流82人。15日辦理報到,16日、17日舉行共同談話,由蔣中正、汪兆銘共同主持。


7月16日,廬山談話會開始,談話內容自然改為討論中日局勢,共策禦侮圖存大計。17日, 蔣委員長於廬山談話會上,發表 <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>、此即著名的「廬山聲明」,確定抗戰大計。蔣之報告,依國民黨黨史館藏「致詞」,原文約三千餘字。19日、20日為政治組、經濟組、教育組之分組談話,因蔣中正忙於處理華北局勢,各分組談話均由汪兆銘主持。20日中午,第一期廬山談話會結束。蔣於20日下午,由牯嶺經九江返回南京。


17日蔣中正講話結束後,有胡適、梁士純、江一平、方東美、崔敬伯、林志鈞、馬君武、張君勱、劉健群九人發言,對於蔣之報告予以肯定及支持。胡適表示:「我們對於蔣先生剛才的表示,完全同意,對於蔣先生剛才的態度,非常興奮。」梁士純說:「剛才聽見委員長發表的言論,令人非常振奮,兄弟以為這一番言論,可以毋庸祕密,我們應使全國民眾及國際間以至我們的敵人通通知道。這樣不但我們的民眾可以明白政府已有確定的方針及意向,同時使國際問也能知道我們的國策,而敵人亦可知道我們現在決不像以前那樣受他們欺侮的時候了。」江一平說:「我們應該認清,中國現在還不是說大話的時候,正如剛才蔣先生所說:『我們不是求戰,而是應戰。』可知我們在敵人攻擊之下,只是一種應戰。因為是應戰,所以我們在可能範圍內,能避免正面衝突,就要避免。要知我們的國家大戰遲發生一天,國力就增強一天。」方東美說:「方才蔣先生已說過,中國是一個弱國,我們應付強國是應戰而不是求戰,這也是目前所不得不如此的。但所謂應戰,也有積極與消極的兩方面,消極的應戰,是人家打來,我們起而應戰,積極的應戰,是人家打來了,我們也來一個反攻,就是他們將括弧縮成拳頭的時候,我們來一個反括弧形勢,即是我們可以從綏遠察北進兵。」林志鈞說:「今天聽了蔣先生的話,知道中央對於此事,已下了決心,動員也很迅速,並決定原則三項,為進行談判的方針,……希望中央對於此事,抱一個最大的決心,嚴密監視,不要再委曲求全喪失任何權利。」張君勱說:「在時局嚴重的目前,中央採取應戰而不求戰,祇是一個原則。但我們要注意現時期是已到最後的關頭了。我們全國朝野上下要有整齊劃一的步調,戰則同戰,和則同和!」與會者情緒激動,一位記者南下採訪談話會,於事後追憶當時情景,說:「大家都說我們聽到了蔣委員長說,什麼『何梅協定』,我已經把他撕了。心中都跳躍起來。大家都感覺牯嶺的風雲,變了顏色,大家都四面探問北方的戰事。」


關於蔣之講話,如前所述,梁士純認為「這一番言論,可以毋庸祕密」;張君勱亦表示:「要溝通國民與政府之間的意志,中央的國策,應該迅速正確宣示國民,然後政府與全國國民的行動,才能一致。」但國府在第一時間並未對外公開,而是相隔一日之後,於19日才正式發表,內容上亦作出相當幅度之調整。



提到「廬山聲明」,相信諸位腦海中都會出現一幅當年蔣委員長立於「中央廣播電臺」麥克風前之畫面,雖然無聲,亦可想見其以濃濃江浙口音, 鏗鏘有力道出: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,決不放棄和平;犧牲未到最後關頭,決不輕言犧牲」及「我們希望和平,而不求苟安;準備應戰,而絕不求戰」、「如果戰端一開,那就是地無分南北,年無分老幼,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,皆應抱犧牲一切之決心」等名言。此聲明為《中央日報》社長程滄波奉命撰寫,當時因國民黨首席文膽陳布雷生病中,故由程執筆。據說,程滄波自奉命撰稿至完成此篇攸關我國生死存亡之文告,僅費時兩個半小時,下筆極快且結構井然。19日,該文稿稍加修改後成為 <告全國國民書>, 透過電訊、廣播傳送到全中國以及海外, 因此不少人認為此文告發布即算對日宣戰,據此作為全面抗戰起算之時間點。「廬山聲明」全文,請點閱:<蔣中正 | 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>】


左為《民國名人圖鑑》中之程中行照片

程滄波(1903~1990),原名程中行,字曉湘,筆名滄波(以筆名行),晚署「滄波居士」,生於清光緒二十九年,因好學強記,奠立其國學基礎。上海聖約翰大學肄業,轉入復旦大學畢業,旋留學英國,考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就讀,其後再赴英倫,研究政黨政治。年二十歲,即喜編譯政論著述,為陳布雷所激賞,推薦為《時事新報》主筆,民國二十年受任立法委員。《中央日報》社原實行總編輯制,社長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兼任,民國21年3月1日改行社長制,脫離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,改為黨營媒體。民國21年5月,程中行被任命為改組之後的中國國民黨中央機關報《中央日報》第一任社長,任內整頓報社,增出《中央夜報》、《中央時事周報》。民國29年秋,程滄波被免去《中央日報》社長之職,調任監察院祕書長。對此香港名報人陸鏗在《陸鏗回憶與懺悔錄》中說:「程主《中央日報》八年半,直至1940年秋因桃色事件下臺。自古才子愛佳人,原來,儲安平在程領導下任《中央日報》編輯部主任,其妻女作家端木露西,不僅人長得漂亮,文章也寫得好,程為之動心,乃趁儲安平赴英學習機會,窮追而得手。儲得知此事,在其鄉前輩吳敬恆(稚暉)先生面前告了程滄波一狀。吳言於蔣介石,蔣把程喊去罵了一通。《中央日報》社長勢難繼續當下去,乃呈請辭職。于右任先生愛才,且認為『風流無罪』,遂把程滄波叫到監察院任祕書長。端木露西女士也為這一段感情糾葛,寫了一篇相當轟動的文章:〈蔚藍中的一點黯淡〉刊於重慶《大公報》,風傳一時。」



「七七事變」發生後,蔣中正所持之態度基本上為「能和則和,不能和則戰」,為實現「以戰求和」之戰略,積極動員備戰,與此同時,亟思對日表明中國之決心與立場,期望日軍能「知難而退」。


事變發生後,蔣即指示外交部發表聲明書,宣示中國政府對事變之態度與立場,後因故遲遲未發。但蔣並未就此打消此想法。7月13日,蔣初擬對日宣言之基本內容:


甲、維持冀察政委會現狀與人事。乙、塘治協定範圍以外地區之駐兵不能受限制。丙、倭在平津一帶駐兵地點及其行動應遵守辛丑合約。


即維持事變前之基本格局。16日,蔣再命幕僚陳布雷代擬對日宣言。蔣對日本態度之判斷如下:


倭寇既備大戰,則其權在倭王,若我宣言能感動彼倭,或可轉危為安,是較之平時,權在下級與前哨者當易為力乎?其次,盧案已經發動十日而彼徘徊威脅,未取正式開戰,是其無意激戰,志在不戰而屈之一點,此其外強中乾之暴露也。若果不能避免戰爭,則余之宣言發亦無害,故發表為有利也。


蔣中正認為,日本也在為是否擴大戰爭而猶豫,他發表聲明或能使其「不戰而屈」,而且,若日本執意戰爭,則發表聲明亦無害。但是,蔣仍較為謹慎,提醒自己注意「宣言對倭寇影響為利為害,應再研究」。17日,蔣中正於廬山談話會上發表演講後,仍在考慮談話的內容公開發表之時機與可能之後果:


倭寇使用不戰而屈之慣技暴露無餘,我必以戰而不屈之決心待之,或可制彼兇暴,消彌戰禍乎。

告國民書發表後之影響,是否因此引起戰爭,決不致此,我表示決心之文書,似已到時間,此中關鍵非常心所能知也。人以為危,而我以為安,更應使倭寇明知我最後立場,乃可戢其野心也。


18日,蔣約汪精衛、張群等「商談對倭交涉與宣言稿」。同時,蔣亦在考慮改變宣言發表之方式,預定「發表為盧案告國民書,或為改談話式」,並囑咐陳布雷「改正宣言方式」。


19日,接獲何應欽、高宗武等人與日方談判報告後,蔣認為已是宣示中國立場之時機,決定發表告國民書,「再不作倭寇迴旋之想,一意應戰矣」。蔣對自己苦心孤詣之決定頗為自得:


人之為危,阻不欲發,而我以為轉危為安獨在此舉。但此意既定,無論安危成敗在所不計。惟此為對倭最後之方劑耳,惟妻獨贊成吾意也。


次日,各報刊出蔣中正廬山談話演講詞。蔣本人十分關注日方對宣言之反應,於日記中寫道:


7月20日  倭寇之弱點…… 對余宣佈之講演是否即下哀的美敦書,或進一步之強逼,當視其今明兩日之態度,可以全明矣。……

7月21日  倭寇虛實與和戰真相可於今日表現,如過今日尚無最後通牒或堅強動作,則我國精神戰勝者十之八,而形式勝利尚在其次也。然而此次集中一點作最後之反攻,危則危矣,此乃攻心之道,運用在乎一心也。


廬山談話發表一周之後,蔣中正不無得意地記道:「倭閣見余談話後,開緊急閣議二次,皆不能決策,以後無論其和戰,精神戰勝已屬於我矣。」



▍本文基礎內容來自網路資料。




相關文章:


反駁所謂蔣介石下令不抵抗原件論點與真相

從1933至1937,蔣介石為抗戰都做了哪些準備?

偶然爆發的盧溝橋事變,為何會演變成中日全面大戰?

七七盧溝橋事變

中央社鏡頭中的七七事變

蔣中正 | 對於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

蔣中正 | 淞滬會戰前後十日記

蔣中正對淞滬會戰之戰略再探

【中央社影像】八一三淞滬會戰

死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後來怎麼了?

ROC空軍抗戰史

飛鷹沖天:八一四空軍節

黃源 | 我空軍的處女戰

抗戰勝利前,蔣公的歷年8月15日

勿忘南京保衛戰之陣亡將士

日寇南京大屠殺等暴行簡述

回憶抗戰:不屈的意志

九三軍人節 | 慶祝抗戰勝利

雙十節 | 北平受降紀念日

勝利和平記受降——日本投降簽字典禮經過

回顧: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

銘記歷史 | 抗戰受降紀念日

日本 NHK | 731部隊的真相

71年前,臺灣光復(2016)

蔣中正日記如何記載南京淪陷

第一夫人蔣宋美齡抗戰留影

蔣緯國:我要向世人證明父親是積極抗日的

真實1942:民國政府做過的那些事兒

美國大兵約瑟夫親歷芷江受降

軍史館受贈 唯一參戰過的「血幅」

華裔空戰英雄之孫:想將遺物捐台灣

陳納德最後的國軍嫡傳子弟

齊錫生|太平洋戰爭初期中美軍事合作之緣起

太平洋戰爭75周年 | 因飛虎隊而引發的珍珠港事變

美國將軍國會演講:原子彈下無冤魂

撤離敵國,回國參戰

一二八淞滬戰役85週年(2017)

影像 | 抗戰時的成都

以「戰爭重演」緬懷抗戰

有感於日本投降紀念

止戈為武

追憶抗戰:國軍彩色老照片

國軍抗戰海報集錦

超萌!以漫畫呈現抗戰

老照片 | 抗戰中的國軍德械師

老照片 | 重回彩色的抗戰歲月

老照片 | 抗戰烽火中,她們的艱辛歲月

老照片 | 日本無條件投降

老照片 | 上海,民國34年抗戰勝利之後


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「國語社」↓  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